English

成熟了的克劳汀

2000-04-19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我是二十年前在杜渐的《书海夜航》里知道高列特(Sidonie-Gabrielle Colette,一译柯莱特,1873-1954)这位法国女作家的名字的,听说她的自传小说很有名,主人公叫“大克劳汀”和“小克劳汀”。这位女作家的情事传奇色彩较浓,坊间她的传记书籍历年不断。据纽约时报书评今年2月27日报道,克劳德·弗朗西斯和费尔南德·龚蒂耶写的传记《创造高列特》(Creating Colette)第二卷“从男爵夫人到女文人:1912-1954”近由Steerforth Press出版。题为“FromIngenue to Libertine:1873-1913”的第一卷则已于1998年10月出版。

伊莎贝尔·德·考地夫洪说:高列特满可以将她所有的书加个副标题“隐藏起来的女人”(高氏1924年出版的短篇集名),否则如何解释对其生平的各种说法和永久的好奇?高列特总是善于在暴露自己的同时隐藏自己。吸引传记作者的到底是什么东西?伊莎贝尔的回答是:不单纯是文学批评时尚的变化,它也包含涉及女性的文化态度的变化。高列特被视为典型的“女作家”,因为她选择的题材是女人的内心世界;这些女人既渴望自由又想充当爱情的奴隶。

从60年代到80年代,高列特成为传记作家频繁写作的对象,尤其是那些专弄女性文学史的批评家。他们试图重找女性的声音,重新发现她们的文学成就。高列特作品在学院派那里赢得尊重大抵是受了这些传记的影响,因为在这些传记里她是男人的牺牲品。70年代女性主义传记作家发现高列特是个惊人的害群之马,一个现代女性,不喜欢传统模式,也不害怕扮演反(reverse)性角色(实际讲的就是同性恋)。90年代的高列特传则有所修正,不再一味采用“妇女是牺牲品”这一方式,对高列特的生平也不再那么表示同情。弗朗西斯和龚蒂耶的传据说尚能实事求是,不偏不倚。第二卷写的是所谓“骄阳似火的岁月”。这本书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强调“傅利叶主义原则”和高列特人生观、爱情观之间的联系。傅利叶是19世纪一篇激进性学论文《爱的新世界》的作者,此人强调乌托邦式的经济改革和性事改革之重要。他的哲学基于如下观念:相互吸引是一切动物的纽带。弗朗西斯和龚蒂耶的结论是:高列特成了这些理论的“热情阐释者”。这些理论衣钵是高列特从母亲那儿继承来的,她母亲在这方面也不守传统规矩。

伊莎贝尔的书评在结尾又回到文章开头所提问题:为什么高列特传会如此之多?她的答案是:也许因为每一本高列特新传越发成为女性的代言。多少年了,女性一直在社会赋予她们的特权和社会对她们的约束之间作着妥协。社会喜欢将女性理想化。高列特生活中的种种仍是20世纪许多法国妇女生活的标准尺度。想来新世纪也不会有太大变化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